> 资讯> 正文

博士生下乡支教太极拳:科技向田野报到,文化与健康同行

2025-07-01 来源:互联网

——郑州大学云手糖消志愿服务队探索乡村健康干预新模式纪实

“吸气、转腕、落步……大家跟着节奏来。”盛夏的河南巩义,清晨的村头广场上,郑州大学的博士生志愿者正带领村民练太极拳。动作舒缓,呼吸协调,身后是晨光洒在屋檐下,伴着乡亲们整齐划一的动作,一幅“科技向田野报到”的青春画卷正缓缓铺展。

他们,是来自郑州大学天健实验室、体育学院、以及郑州太极拳协会的联合志愿团队成员。这个名为“云手糖消”的志愿服务项目,正以“非遗太极拳+糖尿病健康干预”为切入点,探索文化赋能健康、青年服务乡村的新路径。

白天“支拳”教学,夜晚“读数”分析

“从科研场到农田边,我们不是换了地方,而是拓展了实践的维度。”团队成员、来自医学科学院的博士生张筠智说。

早上五点半,他们早早起床,在广场或社区小树林中带领村民练太极拳;上午走村串户做问卷,解答村民健康困惑;晚上则整理当天调研数据,分析太极干预前后的指标变化,撰写阶段性健康评估报告。

作为一支跨学科协作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云手糖消”由医学科学院博士生牵头,联合体育学院,携手郑州太极拳协会,共同构建出一整套适用于农村慢病人群的太极健康干预系统。

“我们体育人熟悉动作规范,他们医学人负责干预设计和数据跟踪,两者缺一不可。”体育学院指导老师笑着说,“我们在教,他们在记,但我们也在互相‘教’。”

联合协作,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太极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动中求静、以柔克刚”理念,与现代慢病管理理念不谋而合。此次志愿服务中,团队特别聚焦于农村中老年糖尿病人群,设计出专属的“八式简化太极+日常步态训练”组合动作,既方便记忆,又易于坚持,深受村民喜爱。

郑州太极拳协会专门派出资深拳师参与指导,并协助制定教学标准。“以前我们更多是表演、比赛,现在在村里带着练,看到太极真正帮上老百姓,觉得更有价值了。”太极拳协会青年教练沈老师感慨地说。

青年担当,文化与健康“双服务”

“支教太极拳,是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现代健康干预手段。”项目指导老师叶佑丕介绍,“这既是一次‘从实验室到田野’的迁移,更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表达。”

在服务中,团队志愿者与村民之间逐渐建立起信任。许多村民在初期“围观”,到后来“主动加入”,练拳结束后还不忘询问饮食注意事项。“他们把我们当作‘健康教练’‘文化老师’,我们也在他们身上学会了脚踏实地的真正含义。”志愿者代表说。

为了扩大项目影响力,团队还计划开发线上教学视频、小程序打卡机制,帮助村民“家中可练、远程可问”,实现“文化走出去,健康引进来”的双向循环。

一套拳,一份情,一个梦

从校园课堂到村庄广场,志愿服务队不仅带去了太极拳,也带去了知识、希望和改变。如今,越来越多村民加入了清晨练拳的队伍,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到文化传承与健康服务中。

“我们做的是科学调研,也是文化传播,是太极拳在新时代的活化,更是青春力量的落地。”项目团队在总结时写下这句话。

拳出心中力,步随志愿行。博士生下乡支教的不只是拳法,还有将知识回馈社会的信念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