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和玉资本曾玉:目光投向风口之外

2024-01-19 作者:互联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奇杰 “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关注这次生成式AI(人工智能)带来的范式转移,伴随越来越多高段位的创业者入场,资本市场也变得愈发活跃。”近日,和玉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曾玉接受经济观察报等媒体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出现了多次技术迭代和市场风向的变化,大厂入局和领跑创业公司竞争,“和玉资本对生成式AI长期乐观,但保持有纪律性的投资节奏,维持惯有的‘狙击手式’打法。”

狙击手的偏好

此前,这家国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刚“开了一枪”,参投了深势科技新一轮超7亿人民币的融资,其他参投方还包括众源资本、正心谷资本等以及多家产业资本。

被投方深势科技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forScience)范式的先行者,采用AI算法学习和处理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再解决底层的科学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工业问题。

在曾玉看来,深势科技基于AIforScience的技术架构,搭建了数个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平台,理论上能够解决几乎所有蛋白模拟、电池材料设计、半导体材料设计等领域的微观体系模拟问题。同时,其技术平台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市场天花板也很高。

和玉资本也并非一时兴起决定投资深势科技,而是跟踪了几年,经过医疗和科技团队的同事先后对项目多方面做出评估后,最终才做出投资决策。

“对深势科技的投资,也是和玉资本内部对跨领域交叉学科类型项目决策机制的一个体现。”曾玉说。

和玉资本专注医疗健康、核心科技、互联网及消费等重点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投资,早在2015年就有AI领域相关投资。为了能更早锁定值得投资的创始人,和玉资本多年来和通过未来论坛、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各前沿科学领域专家的互动,通常在实验室阶段就能发现投资目标。

“面对这次生成式AI引发的创业热潮,我们也深入到最可能出现有前景的创业者的地方,包括国内科研院校、大厂或硅谷最头部的创业者社区。”曾玉说。

在创业团队选择上,和玉资本还偏好顶级科学家及企业家的组合。同样以深势科技为例,这家公司科学顾问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创始人兼首席CSO(首席问题官)张林峰,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曾获得高性能计算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孙伟杰则是张林峰在北京大学时的同窗,曾作为投资人在科技、企服和教育等领域有过经验。

目光投向风口之外

当前,和玉资本管理规模超20亿美元,投资案例包括医渡科技、蔚来、智云健康、炎明生物、维泰瑞隆、丹序生物等。

与曾玉对话时,她正在中东出差。据她讲述,2017年,和玉资本曾去东南亚这一新兴市场考察,但由于竞争激烈,且市场较为分散,和玉资本最终并没有进行大的投资。

之后,和玉资本选择了当时人烟稀少,但却具备监管政策统一和更好经济基本面优势的中东和北非市场,和玉资本是当时最活跃的早期投资人。据曾玉观察,七八年前在中国被投资过的一些领域,又在其他新兴市场重现,“这是国家和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表现,我们就尝试将中国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带给这些新兴市场的国家和地区。”

曾玉介绍,和玉资本在中东投资了迪拜云厨房“Kitopi”、沙特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商模式)电商领头羊“Sary”等。

曾玉认为,要想赢得下一个时代机会,投资公司必须具备更专业的机构化实践和运营能力,以及强大的国际化视野和资源。得益于国际化的团队,和玉资本通常可以观察到同一技术或者模式在不同市场发展落地情况。

同时,和玉资本也有意识地花更多时间建立研究型团队,以此研究每个颠覆性的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背后逻辑和驱动力。“一旦找到了最长雪道里的一流选手,便迅速开抢拿下。”曾玉说。

曾玉将VC(VentureCapital,风险投资)、PE(PrivateEquity,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比作整个金融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她看来,投资机构需要有狙击手般的定力,花80%的精力和时间去“看懂”创业团队,之后再做投资决策,“这是唯一不可以外包的业务。”

依靠在科学领域的深入和全球视野,和玉资本从早期就明确了差异化打法,即尽可能避开人群密集的项目,去寻找真正具备潜力的创业者——如果他正遭遇逆境或被市场完全不认可以及低估,那更是投资人的好机会。

曾玉表示,和玉资本不会在风口里用撒种子的方式做早期投资,更愿意把目光投向风口之外,“这正是和玉资本的差异化和VC投资价值所在。”

|对话|

经济观察报:作为投资机构,你们都偏好什么类型的企业?

曾玉:以我们最近投入较大的深势科技为例。作为深势科技首席科学顾问,鄂维南院士帮助公司在AIforSci-ence领域奠定了原始创新的基础并保持技术领先。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张林峰在创业前,曾带领团队以新一代多尺度模拟仿真算法研究成果,获得2020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的戈登·贝尔奖。

深势科技的技术创新是基于最底层科学原理层面上的创新,是很多创新的基础。其各个技术平台解决了科学计算中面临的“维数灾难”这个关键性问题。该公司是一家有潜力成为未来中国科研领域基础设施“架构师”和引领者的公司,赋能各领域的研发环节完成“作坊”到“工业化生产”的迭代。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曾玉:深势科技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由行业顶尖团队打造有底层原始创新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在实际生产场景中落地闭环。现在,大模型技术作为底层架构产生红利的认知基本成为共识,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能把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公司,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目前,深势科技的技术平台大幅领先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在未来五到十年里将会深度赋能各个行业的研发工作,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其盈利模式包括提供学计算的基础设施、合作开发,嵌入到客户的业务流中产生价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陈奇杰经济观察报记者

TMT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并报道TMT(科技、游戏等)领域重大事件,擅长人物专访、行业分析报道。
邮箱:chenqijie@eeo.com.cn 微信号:Q1191278317